《足球》VS 李毅 足球是一个“慢产业”,急不来
2023-03-27 08:02:19
文|特约记者张晨瑆报道
中国足坛有两位著名的“李毅”,一位来自安徽,一位来自江苏。江苏李毅的职业生涯算不上突出,但他退役后“白手起家”,以一个“创业者”身份,组建业余俱乐部打入职业联赛;做过两家职业俱乐部的总经理;十几年来深耕青训,从十几位学员做到了如今1500人左右的规模,成了苏州市的“青训标杆”,也将“奥英青训”做成“全国品牌”。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李毅用他在“足球产业”里超过十五年、尝遍行业中几乎所有角色“酸甜苦辣”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产业需要耐心,急不来。

中国足坛有两位著名的“李毅”,一位来自安徽,一位来自江苏。江苏李毅的职业生涯算不上突出,但他退役后“白手起家”,以一个“创业者”身份,组建业余俱乐部打入职业联赛;做过两家职业俱乐部的总经理;十几年来深耕青训,从十几位学员做到了如今1500人左右的规模,成了苏州市的“青训标杆”,也将“奥英青训”做成“全国品牌”。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李毅用他在“足球产业”里超过十五年、尝遍行业中几乎所有角色“酸甜苦辣”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产业需要耐心,急不来。

因为“不甘心”而建队

《足球》:退役后,走足球产业这条路,当初是怎么想的?

李毅:刚退役那会儿,根本没想到“足球产业”的概念,只想做一个俱乐部,而且,当时不是很成熟。其实,我真正有这样的想法,是07、08年开始的。我一直说奥英俱乐部有15年历史,就是从08年组建苏州东吴开始算的,那个时候的球员、伙伴,有几个已是奥英的核心了。

走足球产业这条路,具体来说是通过做青训,通过带苏州东吴、南通支云,然后回到奥英继续从事青训,包括现在做赛事,我就在思考,我们专业的人,能不能把它形成一个闭环的产业链?能否通过市场的认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它作为一个市场化的产物,进行合理的公司化宣传,产品研发,对社会有帮助,让顾客认可,让孩子们得到帮助提升?

苏州东吴从业余到职业,有哪些难忘的回忆和宝贵的经验?

苏州东吴的前身,是锦富新材,刚开始建队包括后续带苏州东吴参加职业联赛,其实里面有我的一个“不甘心”——我骨子里好强不服输,比赛只要输了,总是不开心。我职业生涯不是特别顺,我觉得可能不完全是因为我球踢得不好,也不是训练不够刻苦,因为我当时是队长,每天训练几乎是200%的投入。

2003年时,我受了一次重伤,04年快回来的时候,因为太投入,导致足底筋膜炎一直发,每天都疼,很难康复,只能休息,现在想起来,可能有伤病和心理的问题,以及管理营养各方面都有,所以,我就不甘心,但如果我只是一名球员,很难改变。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该内容需要付费
请购买后查看全文
订阅
点击阅读 《足球》第3859期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