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依赖症”难根治
2024-03-18 00:59:48
文|记者贾岩峰报道
中超第二轮总共打进16球,本土球员仅一人有进球,另外15球由外援打进。为本土球员进球的是王秋明,偏偏他还落选了伊万科维奇执教的第一期国家队集训。中超第二轮本土球员与外援的进球占比是1比15,既体现了困扰中超多年的“外援依赖症”,也反映了国家队”锋无力”的尴尬……

从3月8日至10日进行的中超第二轮,8场比赛的16个进球中,本土球员中只有天津津门虎的队长王秋明一人打进一球,其余15球都是由外援打进的。

这个尴尬,其实就是所谓的“外援依赖症”,这在中超的历史上并不是孤例,但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在2024赛季的中超、中甲联赛,均增加了外援出场名额。虽然从数据上体现了增加外援名额后,无论是整体的跑动距离,还是净比赛时间,今年的开局都比去年同时期有提升,但因为中超刚刚打完了两轮,样本数量太少,所以还不适合盖棺定论,我们必须关注由此引伸出来的几个话题。

这么多年,中国足球一直都没有弄明白外援的定位问题,所以才会引出外援是否抢占了本土球员位置的争论,这个争论再派生出如何定位联赛和国家队关系的议论。

从数据看本土球员的退化

让我们看下面这样一组数据,这是从2004年中超成立元年到2023年,20个赛季,中超射手榜前20名球员的构成情况,在助攻和关键传球上,我们只能找到近10年相对准确的数字,从这几组数据的构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球员逐渐让位于外援担任主角的历史进程。

从2004年到2007年,这四个赛季,是中国球员当家做主的时代,不管是联赛最佳射手,还是射手榜的前10位和前20位,都是中国球员占据主导地位的,甚至是压倒性优势。2005年,由于国家队在2004年的亚洲杯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因此我们的国家队排名一度攀升到国际54位,然后便是一路下滑,在广州恒大进入到足球圈以前,国家队在国际足联的排名已经到了104位,反而2010年,恒大征战中甲后,集齐了一票国脚后,国家队也开始止跌反弹,返回到了87位,当恒大征战中超的第一个赛季,国家队回到了75位。然后到了2013年,又是一波下滑,而后又是回拉,2018年我们的最高排名回到了70位。这些数字看起来让人有些发懵:明明是外援占据了中超所有球队的核心位置,明明我们的国家队多年没有强劲的后备力量出现了,但为什么在国际足联的排名中竟然不是一直下滑呢?

是不是我们对巨星时代的中超有误解?这些超级外援不是抢夺本土球员的场上锻炼机会,而是提升对抗节奏、帮助国脚们成长的“私人家教”?但现实又是矛盾的——我们的国家队在国际A级赛事中,对着泰国、越南都没无必胜把握的地步了。

于是记者又找来两组数据对比。

一组是国际足联的排名总榜,呈现的是近6年到近50年的排名总趋势,在亚洲范畴内,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只是偶有反弹、但整体趋势是一直向下的,卡塔尔、阿联酋、越南、泰国、新加坡、约旦以及深受战争影响的叙利亚、伊拉克都是缓步提升的,日、韩和伊朗的波动很小,近些年是持续走高,与我们完全不是同一个层次的球队。表面可见的是,我们在欧洲踢球的海归比日、韩和伊朗的要少,那么联赛呢?他们的内外援比例和存在感是如何的?

场上统治力对比反映青训问题

另一组数据,是近10年来中日韩三国联赛,本土球员与外援在进球数上的贡献比值。

日韩在近十年来,尤其是日本足球,本土球员无论是在射手王,还是整体比例上,都是占据绝对优势的。以2024年打完的联赛赛事对比:日本J1联赛已经打进了84个球,其中本土球员进球数占比77.4%,外援占比22.6%;韩国K1联赛的36个进球中,本土球员占据63.9%,外援占据36.1%;中超前两轮的数字则是中国球员的进球占比为27%,外援为73%。也就是说,我们的外援依赖症太严重了。

如果从10年的时间线来看,J1联赛的本土球员和外援的进球数量比率大概在七三开,韩国K1是六四开,而中超则是在三七开左右。

数据照进的现实就是,现在的日韩国家队,基本都是由海归组成的,本土联赛的主力球员在国家队中只占小数,似乎联赛中外援数量的多少都不会对国家队实力造成什么明显的影响,但是,从日本足球可以看出,本土球员占据联赛主要地位、且能够满足联赛需要的话,这对于积累市场支持者的数量、增加足球从业人口数量、通过提升本土联赛质量从而为球员进入欧洲足球做好准备,这些都是我们的联赛目前所不具备的,也就是说,我们的青训系统出了问题。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该内容需要付费
请购买后查看全文
订阅
点击阅读 《足球》第3908期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