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1日和6月3日,中国女足将在阿德莱德和悉尼与澳大利亚女足热身,这是女足新帅米利西奇上任首秀。米利西奇首期女足国家队大名单,有7名海外球员入选:王霜(托特纳姆热刺)、李梦雯(布莱顿)、沈梦露、沈梦雨(凯尔特人)、唐佳丽(拉斯普拉纳斯东方)、吴澄淑(第戎)和乌日古木拉(中央海岸水手),再加上去年下半年还在留洋的张琳艳(托特纳姆热刺)、袁丛(巴列卡诺),以及上赛季的杨莉娜(拉斯普拉纳斯东方),拥有留洋经历的中国女足球员达到10人。
遗憾的是虽然数量看似可观,但中国女足留洋球员在“质量”上无法令人乐观。效力女足英超、西甲和法甲这样欧洲顶级女足联赛的6人,几乎很难成为主力。沈梦露、沈梦雨、乌日古木拉这样能确保稳定出场时间的留洋球员,所在女足联赛都非一流。而澳大利亚女足有超过20名效力女足英超、法甲、西甲、瑞典超和北美联赛的球员,不仅数量远超中国女足,效力联赛水准也是世界一流,不少球员都在各自俱乐部是主力。
日本和韩国女足在留洋球员的数量和所在联赛质量上,也领先中国女足。最新一期日韩女足大名单,日本女足有13名留洋球员,其中7人效力女足英超。另外4名效力北美女足联赛,3名球员来自女足德甲和意甲联赛。韩国女足最新一期大名单6名留洋球员分布在女足英超、英冠、西甲和北美女足联赛,几乎都是欧美女足顶级联赛。
中国女足要想短期内缩小与日本、朝鲜和澳大利亚女足的差距,重返亚洲女足第一集团,不仅要提高留洋球员的数量,更要“提升质量”。需要更多女足球员跻身欧美一流女足联赛,同时要有稳定的出场时间,通过参加高质量赛事提升个人能力。留洋数量与质量方面,女足球员与日本、澳大利亚之间的差距,几乎与国家队之间的差距相当。
“英超联队”撑起澳大利亚
刚结束的U17女足亚洲杯,澳大利亚U17女足小组赛3战全负净失10球。澳大利亚U17女足自2007年以来,在U17女足亚洲杯最好成绩只是两次第4,2007年以来U20年龄组在亚洲最好成绩,只是今年的第3名,而背景是半决赛1比5惨败日本。但成年国家队层面,澳大利亚女足却是世界级劲旅,2007年至今5届女足世界杯3次进入8强,去年进入4强。此前2021年东京奥运会,澳大利亚女足也进入半决赛。女足亚洲杯澳大利亚曾连续3届杀入决赛,低龄组与成年组成绩差距如此之大,重要原因就是成年国家队留洋球员数量和质量的全面爆发。
2021年东京奥运会,澳大利亚女足22名球员多达19人留洋。女足英超有8人,瑞典超4人,法甲3人,西甲、荷甲和北美联赛各1人。2023年本土女足世界杯澳大利亚女足23人名单有21人留洋,多达11人效力女足英超,瑞典超6人,北美联赛2人。11人主力7人在女足英超,几乎是女足英超联队。
澳大利亚女足不仅留洋人数在亚洲高居榜首,留洋质量也很可观。门将阿诺德、中场高利(西汉姆联)、后卫卡特利、中场克罗斯、前锋福德(阿森纳)、后卫肯尼迪、前锋福勒(曼城)和凯尔(切尔西)在女足英超,后卫卡朋特(里昂,法甲)、中场范埃格蒙德(圣迭戈波浪,北美)、前锋拉索(皇马,西甲)都是各自俱乐部绝对主力。这还没算后卫格兰特(托特纳姆热刺),后卫维尔(埃弗顿)、内文(莱斯特城)、中场鲁尔(布莱顿)这样的边缘国脚,在俱乐部同样是主力。
这批女足一流联赛强队的主力球员,赛季首发场次几乎都在15场以上,出场时间都在1500分钟以上。澳大利亚女足因此拥有在一流联赛效力留洋球员的集团优势,年龄和位置结构合理。最年长的中场核心范埃格蒙德和高利才31岁,右后卫卡朋特(24岁)、后卫内文、中前场的克罗斯(22岁)、鲁尔、福勒(21岁)都很年轻。即便近年力推留洋的日本女足,在数量和质量上与澳大利亚也有量级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