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派教练的“大时刻”
2024-06-17 01:25:28
文|记者寒冰报道
东道主之“道”2006德国世界杯以来,德国足球的“新生”,除了球员培养的战略性更新,还包括教练养成的多元化,尤其是德国学院派教练崭露头角。纳格尔斯曼近10年来的“精进”,正好契合了德国队这10年来由顶端坠落的时间线。勒夫和弗里克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终于轮到纳格尔斯曼来试试了。

欧洲杯揭幕战的5比1,让成名已久的德国队主帅纳格尔斯曼再次回到了聚光灯上,享受如当初在RB莱比锡和拜仁时的风光。击败苏格兰这样的弱旅不足为傲,纳格尔斯曼的野心是带领德国队在本土夺冠。纳氏4231阵型早在3月连续击败强敌法国和荷兰时就已锋芒毕露,这次轮到在大赛正赛上证明自己了。

已经连续3届大赛低迷的德国队,想要在本土至少复制2006年世界杯的4强成绩,就要看纳格尔斯曼的战术能否得到高效执行。对此,德国媒体和球迷可谓寄予厚望。因为少帅不仅调教出维尔茨-哈弗茨-穆西亚拉的新三叉戟,甚至在解决德国队近年进攻滞涩的顽疾上,实现了两套组合的双方案。仅此一点,就是此前勒夫、弗里克没有做到的。在德国足坛一直被不少“名宿”质疑的学院派教练,终于在大赛舞台开始得到展示自己的空间。

新德国,求快求变

纳格尔斯曼出道和成名战术阵型是3后卫体系基础上的高位压迫,但在去年接手德国队后,经过短暂的试验和考察,他选择了防守质量更高的4231阵型。克罗斯和京多安帮助他首先完成中后场防守端的改造,纳帅时代的进攻端也是今年3月才正式固定为目前组合。纳格尔斯曼的风格依旧是强调高位压迫、纵向突破和进攻球员换位,通过不断形成不同的进攻“强侧”,打开进攻空间,制造更多的得分机会。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该内容需要付费
请购买后查看全文
订阅
点击阅读 《足球》第3921期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