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改是河南足球三十年历史上一道很难的坎儿,更是一次浴火重生。在多方努力下,终于保住了河南足球的火种。这些年来,不少民营投资人纷纷撤场,“金元足球”退潮后,中国足坛一片狼藉。大批俱乐部负债累累、亏损严重、欠薪多多,这时候,似乎只有一条路行得通,就是寻求政府,也就是国资的援助,甚至直接将俱乐部转让给国资。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俱乐部在股改的路上已经倒下,还有一些俱乐部完成股改后,生存境况依旧艰难。不少案例证明,俱乐部要想良性循环,股改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股改后,要通过商业运营让俱乐部向好续存,这一点,也是河南俱乐部在2023年股改基本完成后,除了保障一线队联赛成绩外,另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向。
让俱乐部经营血脉觉醒
“股改只能救急,但无法救穷”,这是河南俱乐部历经三次股改后得出的结论。
河南俱乐部去年第三次股改的时候,恰逢中国足球低谷。省市政府也好,各方股东也好,都非常重视足球,希望这一河南重要名片之一的产业存续发展。但正因为重要,所以,给俱乐部试错的空间有限。首先要让股东方认可,股改方案是正确的,才能迈出第一步。在这之前,股改以及股改之后的发展方案,需要很多部门认可,才能递到省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时俱乐部在跟省市汇报时,大家论证的核心不是这个俱乐部该不该活?能不能活?而是这个俱乐部活下来后,如何扭亏为盈,如何依靠自己造血活下去。
当时,俱乐部给省市政府及各股东方写了非常详细的俱乐部“发展规划”,包括俱乐部如何提高自身造血能力,降低政府股东投资,一线队如何稳定持续发展,青训怎么做到开花结果,航体片区如何改造升级等。尤其在经营方面,政府方面相当重视俱乐部自身的盈利能力。但事实上,中国所有的职业俱乐部毫无例外的处在亏损甚至严重亏损的状态,这是一个不容忽视且短期内很难改变的现实。
在未来两到三年的时间里,河南俱乐部要做的是从减亏到扭亏,再用一到两年实现自负盈亏的蜕变,这是省里给俱乐部提的要求。从中国足球的角度说,能做到减亏就已经很不错了,后续的推进,会十分困难,这是市场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