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校园,还没一块足球场大
2022-06-06 00:00:30
文|记者陈永报道
当记者真正走进山师附小,让人惊讶的不是这里曾走出过殷铁生、邹新光、邢锐、巩晓彬、张海涛、肖坚、刘越、矫喆、张弛、郑铮等耳熟能详的球员和教练,而是记者赫然发现,整个山师附小竟然还没有一个标准足球场大。而山师附小的操场,实际上只有一个标准五人制球场大小。许多学生家长笑称,山师附小也就是个“巴掌大”的地方。

当记者真正走进山师附小,让人惊讶的不是这里曾走出过殷铁生、邹新光、邢锐、巩晓彬、张海涛、肖坚、刘越、矫喆、张弛、郑铮等耳熟能详的球员和教练,而是记者赫然发现,整个山师附小竟然还没有一个标准足球场大。而山师附小的操场,实际上只有一个标准五人制球场大小。许多学生家长笑称,山师附小也就是个“巴掌大”的地方。

便是这样的条件,从1960年代到现在将近60年,山师附小的足球传统一直在延续,而那一个个在山东足坛甚至中国足坛响当当的名字,就是山师附小足球之路的见证者。

渣土场、塑胶场,还有楼顶足球场

只要热爱,场地不是事

谢德广老师执教山师附小的时候,山师附小的场地还有70米长40米宽,但现在,场地又缩小了大半。

“我们整个学校,宽有60多米,长不到100米,说起来连一个标准足球场都不如,现在这个操场,虽然分成了两个五人制的球场,但其实也就是一块标准5人制球场的大小。”站在山师附小的操场上,山师附小体育老师兼足球教练刘猛说。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该内容需要付费
请购买后查看全文
订阅
点击阅读 《足球》第3819期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