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总杯”城市联赛凸显职业化雏形 职业联赛如何自处?
2022-04-25 07:26:56
文|记者程善报道
4月21日,体育总局发布了《体育总局关于2022年“体总杯”三大球中国城市联赛安排有关事宜的通知》,原定于5月全面开赛的“体总杯”城市联赛(下简称城市联赛)推迟,全面启动将在2022年底或2023年(视疫情而定)。

4月21日,体育总局发布了《体育总局关于2022年“体总杯”三大球中国城市联赛安排有关事宜的通知》,原定于5月全面开赛的“体总杯”城市联赛(下简称城市联赛)推迟,全面启动将在2022年底或2023年(视疫情而定)。

举办城市联赛,目的是利用体育系统资源,进一步丰富中国足球竞赛体系,不过,城市联赛和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似乎不仅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目前已经显露出“打擂台”、争资源的迹象,除了此前规定的“升降级”、“允许赞助商冠名”及“允许引进外援”等措施和职业联赛非常接近外,最新的规定“按照有俱乐部的城市才有资格举办城市联赛的原则要求,制定俱乐部准入标准,没有俱乐部的城市应逐步做好俱乐部组建工作”也有相似之处。

已经进入第29个年头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毫无疑问将不得不直面这个挑战,而中国足球联赛体系未来走向何方,也值得关注和思考。

城市联赛的职业化倾向

进入2022年,城市联赛相关筹备工作迅速展开。

1月7日,体育总局发布《体育总局关于做好“体总杯”三大球城市联赛预报名工作的通知》,正式宣布城市联赛启动;2月22日,总局办公厅下发了《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2022年“体总杯”三大球中国城市联赛有关事宜的通知》以及《2022年“体总杯”中国城市足球联赛竞赛规程(征求意见稿)》,城市联赛的相关措施也浮出水面;4月21日,总局再次发布了《体育总局关于2022年“体总杯”三大球中国城市联赛安排有关事宜的通知》。

消息显示,截至3月1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2个地级市(含自治州、盟、直辖市及所属区)踊跃报名,有461支球队确认参赛。

城市联赛吸引了如此众多的球队参赛,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是好事,毕竟,中国足球单单依靠中超、中甲和中乙三级职业联赛支撑确实略显单薄。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该内容需要付费
请购买后查看全文
订阅
点击阅读 《足球》第3813期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