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于校园,足球在边境小城顽强生长
2023-03-20 08:13:14
文|特约记者左瑞河口报道
位于云南省东南端、中越两国边境的河口县,同样有孩子满怀对足球的热爱,同样有教练抱定初心扎根基层,河口县一中足球代表队近日重启,就是当地校园足球顽强生长的例证。

足球从火热到冷却,也许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是从岑寂到崛起,河口足球经历了接近二十年的顽强生长。由于在校园足球上勤耕不辍、披荆斩棘,河口瑶族自治县这个位于中越边境的小城,已经在红河州足球界、乃至云南足坛占有了一席之地。

水泥地上萌芽的绿茵梦

3月14日下午,河口县一中尚未完工的足球场上,或者干脆说水泥地上吧,33个孩子站在自己人生的第一任足球教练面前,开启了自己的校园足球之旅。面对众多穿着篮球鞋、跑步鞋的新人,主教练严浩不得不从“什么是足球鞋、护腿板”讲起。看上去,校队绝大多数新成员对球鞋的材质、鞋钉的种类并不清楚。

44岁的严浩是河口县一中的体育老师,他觉得,尽管人工草坪、塑胶跑道还没有到位,但喜欢足球的孩子们等不及了,解冻后的河口足球也已经迫不及待。新一届河口县一中足球代表队正式成立,不仅意味着近三年来该校近乎停滞的校园足球再一次启动,也意味着严浩的工作又多了一份责任。

据该校初中部校长张协强介绍,去年9月,河口瑶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与河口高级中学正式合并,这所学校里的初中生才第一次在新校园拥有自己的足球场——哪怕它暂时还是一块水泥地,也比以前强得多。

对于河口校园足球筚路蓝缕的经历,2005年就在县一中工作的张协强深有感触。那所位于老城区的学校曾被外地同行视为“全省最袖珍的初级中学”,一共就是两幢教学楼,3块水泥地篮球场。为了支持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校方会把其中一块篮球场挪做“足球特区”,也会允许足球队员们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硬地训练。

显然,学校的场地容量太小,还会造成孩子受伤的机率增加。于是,有难度的技作动作、有对抗性的教学内容,以及校际交流赛,只能让严浩带着孩子到校外找场地。而在2019年以前,河口当地,无论是校园足球场还是社会足球场都非常少。“两校合并之后的新校区、新球场,应该能让学生的运动天分和足球热情得到更大的满足。”张协强说。

据了解,河口县境内的山地占比高达97%,平地难寻是球场难觅的客观原因,但近年来,在校园足球和场地建设的双重驱动下,不仅当地中小学的足球场数量明显增多,还出现了两块对外开放的社会足球场。张校长称,初高中两校合并之际的运动场升级改造,也是河口县政府主导的“校园扩容提质工程”的一部分。他认为,无论是参训的历届学生,还是一直带队的严浩老师,“这么多年坚持下来都很不容易。”

对于高中在校生1200人、初中在校生520人的“倒金字塔”现状,张协强解释道,河口目前只有1所完中、4所初中,由于边境的办学条件、人文环境与内地存在差距,加上当地半年以上时间都处于高温炎热的气候状态,小升初、初升高这两个环节上的生源流失较多,有条件的学生会前往蒙自、建水等教学条件更好、气候条件更舒适的地方继续上学。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该内容需要付费
请购买后查看全文
订阅
点击阅读 《足球》第3858期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