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囧”再现,当何去何从? ——中国足球经济解读与股改浅析
2023-05-15 08:27:50
文|记者陈永报道
中国足球的千丝万缕中,终归要找出一个线头,从头出发,慢慢把整个线团捋顺。目前中国足球所面临的,除了当下进行的反腐及反赌扫黑行动之外,最重要的仍旧是经济层面的问题。

中国足球的千丝万缕中,终归要找出一个线头,从头出发,慢慢把整个线团捋顺。目前中国足球所面临的,除了当下进行的反腐及反赌扫黑行动之外,最重要的仍旧是经济层面的问题。

【第一部分:前言】

有关热爱、竞技、

体制和经济

体制、青少年、联赛、国字号及保障措施,是中国足球的常规分类,除此之外,中国足球的核心还可以分为这样的四项问题:

其一,热爱。唯热爱不可辜负。纵观世界足坛,足球成功的国家类型千差万别,有人口较多的如巴西,有人口较少的如冰岛,有富裕国家如德英法,也有阿根廷这样经济困窘的类型,至于政府体制、文明及社会发展程度、教育发展程度等,也有许多不同。由此,不难发现,热爱是足球成功的本源。但热爱其实是中国足球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以青少年足球为例,踢足球的少年固然和热爱相关,但因为职业足球尚不成熟,踢职业足球犹如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同时很多踢球的孩子学习踢球也很像目前教育层面的“补课”,太多的束缚限制了热爱。这个问题,短期内即便政府和企业等各方全力以赴也很难改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沉淀和培育,包括社会发展程度和教育层面的影响,不再赘述。

其二,竞技。一直以来,中国足球始终围绕的永远是“竞技”二字,比如职业足球和举国体制之争论,针对的便是竞技层面,竞技层面最直观的反映便是国家队战绩。竞技当然是中国足球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竞技的过度重视,反而容易滋生“政绩工程”这一中国足球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比如莫名其妙的政策不断出台且左右摇摆,比如豪赌国家队不时出现。从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到现在,30年来,中国足球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往直前,而是像孔雀开屏一样,走一条路失败了,回到原点再走另一条路,给人的感觉是大部分时间是原地踏步。

不重点探讨竞技层面的一个原因在于: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团队运动,足球国家队水平无法通过短时间的努力实现突破,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考虑到中国青少年足球水平长期低水平徘徊,单单国家队竞技水平恢复到以前地位恐怕还需要10年的时间,且10年内不出现重大的问题。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国家层面有关中国足球的决策,目前也是高度重视青少年足球,做好了“功成不必在我”的充分心理准备,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需要的只是耐心和坚持而已。

其三,体制及机制。包括核心决策体制及机制、足球管理体制及机制、联赛管理体制及机制等等。目前正在进行的两条线的反腐及反赌扫黑的治理,也是对足球管理体制及机制的一种清理。让人欣慰的一点是,尽管管办分离不彻底,但目前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终归是中足联筹备组为主进行运营的,这种独立性基本保证了目前联赛的正常运营及发展。

让球迷稍感欣慰的是,在经历了3年的赛会制之后,全面回归主客场的职业联赛呈现出了爆发力和张力,主要体现在球迷全面回归、专业球场大幅度提升了球迷的观赛氛围、联赛的节奏迅速恢复到相对较快的节奏、联赛的对抗程度呈现出了大幅度提升的局面。2023赛季中超联赛总跑动数据相比2022赛季有约5%的提升,高强度跑动数据有约15%的提升便清晰证明了后两点。

有关中国足球体制及机制的梳理,给出的三点建议是:

第一个建议:尽一切可能继续提升校园足球的水平。《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颁布后,校园足球水平实现了很大的进步,普遍的认知是,09之后的球员水平总体较高,继续提升校园足球的覆盖面及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有关这一点,所谓5000万校园足球人口是无稽之谈,不过是27000余所足球特色学校乘以每所平均2000名学生的数字游戏而已,按照足球行业人士的标准,一年能够踢上20场以上正规比赛(哪怕是班级联赛)的学生才是真正的校园足球人口。校园足球无法实现全面的发展,中国足球便是无水之源。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该内容需要付费
请购买后查看全文
订阅
点击阅读 《足球》第3866期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