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足球的治理中,国家队、职业联赛、青少年和社会足球四个层面其实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国家队成绩好了,青少年愿意踢球,青少年发展好了,国家队成绩自然上去;青少年的出口以联赛为关键出口,联赛又撑起了国家队的水平;从联赛金字塔来讲,社会足球是塔基,孵化了职业俱乐部,顶级联赛是塔尖,引领着各级联赛;从球员金字塔来讲,青少年是塔基,国家队是塔尖。
目前,中国足球在国家队层面有所突破,以“大国家队建设”(总局-足协-俱乐部共建)为基础,国家队管理水平提升,同时足协实现了全年龄段的国字号建设;青少年足球方面,虽然赛程冲突仍旧是个问题,但整体规划总体清晰。目前的中国足球的困境集中在职业联赛层面,以及职业联赛引领的联赛体系的缺失。
职业联赛的困境在于“钱”,而这种困境的背后,是因为定位不准,导致了重视不足;是因为理念错位,导致了治理困难。
从未找到精准的定位
自然无缘高度的重视
中国足球之于联赛和职业俱乐部的定位,从来都在足球层面本身进行,由此在过往四年的股改过程中,职业联赛和职业俱乐部往往被地方认定为“麻烦”和“包袱”。说句最实在的话,目前地方政府的重视,包括资金注入和国企进入,也往往是因为来自中央的重视。
实际上,我们在解读职业联赛和职业俱乐部时,定位一直都是极为狭义的。
(一)职业联赛如何定位?
17日的2024中国足球发展研讨会上,久事集团副总裁、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董事长谷际庆的主题演讲《31岁的二年级生思想小结》,其实对职业联赛和职业俱乐部的定位是非常精准的:
职业足球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足球运动拥有广泛的受众和巨大的产业规模,在全球体育治理中占据重要位置。
职业体育发展水平是城市综合实力的衡量标准,足球运动成为塑造城市(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对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起到重要作用。上海申花之于上海,或者其他职业俱乐部之于其他城市的定位又分为三个方面:
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标志。足球是世界通用语言,是提升世界影响力的通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