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足球成为他们心中的光
2025-06-01 23:07:06
文|左瑞/撰稿
如果他们看得见如果姚永祥看得见,他希望自己是一名足球教练。如果邓舒昕看得见,她完全可以做一名英语翻译。如果赵辉看得见,他的梦想是当教师,或者医生。如果向俊宇看得见,他很可能从事国际贸易、文化交流,干个厨师也不错……如果他们看得见,生命也许完全不同。现实是,不同年龄、同在玉溪的他们,从事着相同的职业——盲人按摩。他们聚在一起,不只是交流技艺。作为玉溪市盲人协会的志愿者,他们想帮助更多的盲人朋友——在黑暗、模糊的世界里,足球让他们找到了更多的快乐和勇气,也让他们平淡的人生并不平凡,赤忱的内心满怀激情。

4月6日,中超第5轮,云南玉昆主场对阵青岛海牛,20位盲人球迷亲身参与了主队的中超首胜。虽然看不见,但他们听见了现场DJ动员的声音:“我们的家乡是?”这20名听众和21646名观众一起,山呼海啸般地迸发出两个字:“云南!”

广播领喊再起:“我们的球队是?”

看台轰然回应:“玉昆!”

开场后一刻不停的呐喊中,6位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多名陪护家属的一对一现场解说不绝于耳。第86分钟,主队3号徐宏杰头球攻门——那一刻,姚永祥听不到解说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他挥拳大吼,进球总是让他那么痛快。

摸过傅玉斌,做过解说员

这是年龄59岁、球龄44年的姚永祥第一次现场体验中超的魅力。自幼双目失明的他,从未看见身边的人和世界是什么样子,更不用说足球比赛。32岁的向俊宇属于“中途失明”,5岁时曾现场观看云南红塔队的甲A联赛,长大后也踢过球。相比先天失明的前辈,向俊宇所听到的和感受的足球,理应更为真实。

但姚永祥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深信自己感知的足球,和健全人看到的足球“完全一样”。否则你无法解释,他对足球的理解、对比赛的解读,何以能获得那么多球迷的共鸣。

由于玉溪当年还没有盲人学校,姚永祥从小就到昆明盲校学习盲文。上学期间,体育老师看中了他的弹跳和爆发力,建议他课余练习短跑。除了学习就是训练的生活中,收音机是最好的伴侣。随着1981年西班牙世界杯亚大区预选赛的电波传来,足球从此成为黑暗世界里的一束光。古广明、黄向东、左树声……是他至今念念不忘的球星。

15岁起,他就一边想象着自己踢足球,一边在田径场上练短跑。后来,他成了昆明残疾人比赛的优胜者,又代表云南参加全国比赛,因此他去过北京,到过神往已久的工体参赛。在海埂基地参加集训时,他在海埂遇见了备战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傅玉斌。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该内容需要付费
请购买后查看全文
订阅
点击阅读 《足球》第3968期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