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焦虑,但更多是支持
2025-07-28 01:48:20
文|撰稿/南楠
★不同的家长对校园足球的认识各有不同,如何消除大部分家长心中的顾虑,如何让更多的家长看到的是希望而不是迷茫,这对校园足球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启东的夕阳很美,总是将天空染成绛红色。落日的余晖下,黄子阳搂着队友韦棋走下球场,他们是桃花源小学的双子星,前者是7号,后者是17号。黄子阳负责攻城拔寨,韦棋则是球队中后场的定海神针。第二届百年名校足球精英交流赛,也许是这对好搭档最后一次同场竞技。

【焦虑】

源于对未知的不安

黄子阳想踢职业的态度很坚决,他的妈妈虽然支持儿子,内心却很焦虑:“校园足球现在拿运动员等级证越来越难,子阳是2012年10月出生的,相较于上半年出生的孩子,他的发育要晚一些,身体条件相对就会差一些。如果去职业梯队我就更焦虑了,担心他万一踢不出来,学习又耽误了,那就更难了。”黄子阳的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高于班里的平均分,但并不突出。黄子阳所在的南宁西乡塘,足球氛围非常好,更是有南宁对口的第三十七中学能够接收队伍,至少未来三年,黄子阳的父母不用担心儿子的足球梦会被中断,他们问过黄子阳会不会放弃足球,得到的答案很坚决,只有“不会”两个字。儿子的坚定稍微缓解了妈妈的不安,但治标不治本,她的想法是走更为稳妥的路子,让黄子阳到了16岁初中毕业的时候再考虑是否进入职业梯队,“如果那时候他的条件符合职业队的要求,我们会放手一搏。”

南宁桃花源小学,是中国校园足球版图上一个普通的点,有身体力行的坚持,却缺少星光熠熠的光芒。黄子阳母亲的焦虑,也是众多学校里球踢得还不错的那些孩子父母的缩影。事实上,不仅是桃花源小学球员的家长,哪怕是在全国名校河南郑上路小学踢上主力中场的球员的家长,也依然无法摆脱焦虑的情绪。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该内容需要付费
请购买后查看全文
订阅
点击阅读 《足球》第3976期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