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女足,陈婉婷的主场之战
2025-11-17 08:15:24
文|撰稿/左瑞
成为更好的教练,迎接更大的挑战,是她的个人目标;配备最强的武器,拥有最大的动力,是她为江苏全运女足注入的底气;“勇气、坚持、学习”,并藉此绽放世界,则是这位香港教练对祖国女足运动的期盼。

前后执教三支内地女足,37岁的陈婉婷又一次面对竞争加剧的比赛,以及变数更多的未来。率江苏女足入驻十五运会赛区之前和1比0绝杀湖北获得全运会女足成年组冠军的当晚,她两次接受《足球》专访,分享了自己在女足领域六年的积淀、独特的见解和深厚的情感。

内地是她的新主场

第十五届全运会是陈婉婷在江苏女足四年任内最重要的一战。这名中国香港籍主教练的首次全运之旅,适逢赛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全运会在内地的地位一直特别重要。对我来讲,这是四年任期里必须完成的一个挑战。”她说,“作为一个香港人,能在大湾区拿到全运会冠军特别有意义,这对自己六年的付出和努力是个证明。”

在现阶段的中国女子足坛,四年一度的全运女足的大赛重要性和含金量无出其右。而且这一次,全运会也引发了港澳同胞空前的情感共鸣。“这次全运会就在家门口,就在大湾区,我也是东道主,香港有关全运会的新闻最近也很多。今天的决赛,我的家人也在现场,很多朋友赛前赛后发了很多消息给我,所以我很开心,很感动。”

出征之前,球队总计约40名球员要削减到22人,每个人都渴望参加全运会,“我心里很难受。每次一想起这件事就想哭。”陈婉婷说。江苏女足有个传统,每年的新年目标都由全体队员投票产生,今年的目标是:联赛前三名、全运会前三名,“所有人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没选上的队员也很努力,也很辛苦。”

进入赛区后,“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主题深入人心,木棉、紫荆、莲花组成的会徽随处可见,它寓意着粤港澳大湾区“交融互通、活力无限,背靠祖国、绽放世界”。《人民网》评论称:通过承办十五运会,香港、澳门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市民可以共享祖国繁荣昌盛的荣光,进一步提升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十五运会足球项目中男女各三个小项的比赛,香港队只参加了男子U16的角逐,女子U16、U18、成年组全部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足球现状和女足空间可见一斑。

事实上,和香港越来越多选择北上发展的专业人才一样,内地成为陈婉婷事业和人生的新主场。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金融、法律、文创等行业的香港青年纷纷北上,独特的职业属性和提升空间,让陈婉婷显得与众不同。

四年磨一剑。为了任内的最高目标,青训基础雄厚的江苏女足最近四年没有从外省引进球员,而是依托江苏籍球员不断打磨竞争力。这四年当中,她们在女超联赛拿过一次第五、一次第四、两次亚军,以及一届全国锦标赛冠军。

出征前,陈婉婷告诉球员:“我们有最强大的武器和动力去打好这场硬仗。”在她看来,手中最强大的武器,就是这四年“每天都在很努力地训练,每场比赛都拼命累积下来的能力。”最强大的动力则来自“每一次的失败,每一次的教训”,还有她们一直没有拿到的东西——今年以一分之差无缘联赛冠军。

“这次全运会是我人生第一次参加全运会,这块金牌也是我的第一个全运会金牌。以前,打完比赛,说回家就是回香港的家,这几年跟江苏女足的队员们一样,回家就是回南京,回基地。能跟这批队员战斗四年,拿下全运会金牌,对我来讲意义很大,也特别感动。”陈婉婷说。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该内容需要付费
请购买后查看全文
订阅
点击阅读 《足球》第3991期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