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重模式打造“足球桃花源”
2020-08-06 07:43:41
文|记者陈永报道
七月青岛,海风习习,但距主城区不远的城阳区却有些热,但更“热”的是位于城阳靖城路以东、烟沪线以北的青岛亚洲杯专业足球场建设工地。7月31日,青春足球场举行开工仪式,两年后,规划用地面积163395平方米,规划建设面积约19万平方米,包含一座可容纳五万球迷的专业足球场,一座多功能训练馆,一座游泳训练馆,并配套建设地下商业、地下停车位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的多功能体育园区,将呈现在所有人面前。值得注意的是,黄海俱乐部总部,已落户城阳。这是青岛体育的一个里程碑,也是青岛城阳区足球发展的里程碑,但这绝不仅仅是城阳足球的全部——和专业足球场相比,城阳过去十年发展历程中所体现的理念、行动、坚持和细节,才是真正的内核,而城阳足球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中国足球思考和学习。过去几年,本报三次探访城阳,写下了超过7个版的城阳足球报道,而在十年之际,我们全面整理了城阳足球发展的七重模式。

[ 第一重 ]

统一思想,政府坚持

青岛是足球城之一,但以前这个称号,和城阳区没有什么关系,青岛足球城的形成,得益于老城区的足球发展,“十年前,我们城阳区在市长杯上能进前八都算是好成绩,但十年后,我们已多次拿下市长杯8个组别的7个冠军。”城阳区教体局副局长、体育发展中心主任徐立华说。

这一切,都源于十年前城阳区委区政府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建设,在2011年《幸福社区建设标准》中,对包括足球场、社区中心在内的硬件设施,提出了明确的建设要求和标准,随后由区委区政府主导开展了全面的建设,到2012年年底,已建成体育公园35个,足球场80多块,“足球桃花源”初现雏形。

在官员有任期且流动的情况下,坚持非常重要,十年来,历任区委区政府的主要官员,都坚持统一的足球理念并不断提升,到2020年,城阳已拥有标准足球场151块,平均万人拥有足球场2.6块。

在机构设置及人才配套方面,城阳也高度重视,比如为了发展足球及其他体育运动,专门设立了体育发展中心,统筹相关建设,主任徐立华2001年起就担任城阳教体局副局长,至今仍在这个岗位上,成了城阳足球发展的实际执行者。

“这十年,我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城阳足球和城阳体育,很高兴没有辜负区委区政府的信任。”徐立华说,“不管是青岛足球的发展还是城阳足球的发展,都离不开青岛市委市政府和城阳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是我们这些体育人最欣慰的。”

[ 第二重 ]

理念先行,政策主导

城阳足球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其足球场地建设,也是城阳幸福社区建设的一部分,他们还提出了“8分钟健身圈”和“15分钟足球圈”的建设理念,也就是,市民步行8分钟可以找到健身场所,步行15分钟可以找到足球场。

听起来没什么,但当你到了城阳,随便走走就能看到高质量的足球场,高质量的塑胶跑道,就会懂得其中的珍贵。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该内容需要付费
请购买后查看全文
订阅
点击阅读 《足球》第3652期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