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从联赛的泥潭中脱身了
2021-01-18 07:56:40
文|记者陈永报道
1月12日,一则不显眼的新闻引发了记者的关注:全国青少年足球体教融合工作沟通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和副主席高洪波,以及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议题有三:一是双方就青少年竞赛体系深度融合事宜达成初步共识,二是双方将共同完善运动员等级评定办法,三是双方将试点合作建立新型足球学校。

1月12日,一则不显眼的新闻引发了记者的关注:全国青少年足球体教融合工作沟通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和副主席高洪波,以及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议题有三:一是双方就青少年竞赛体系深度融合事宜达成初步共识,二是双方将共同完善运动员等级评定办法,三是双方将试点合作建立新型足球学校。

体教融合,这绝非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彼此之间的壁垒也很难轻易打破,真正实现也必然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但万事开头难,有好的开始就很不错。这个新闻给记者的另一个感触是:时隔很久很久之后,我们欣慰地看到,陈戌源的目光,终于从联赛转向了青少年培养了。

所以,这是一次好的转变。实际上,就现实而言,作为足协主席,陈戌源也确实需要从联赛中脱身,专注于国字号建设,专注于青训发展,专注于理顺机制了。

【纠结的往事】

联赛复工有功

“吸引火力”毫无必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陈戌源和中国足协一直在联赛的泥潭中挣扎,承受着来自各方的批评之声,对于这一点,他可能也很困惑:我一直很努力啊,我一直希望中国足球好啊,我也非常热爱足球啊,可为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

确实,花甲之年仍在球场上活跃的他,对于足球一定是热爱的;从他的一系列访谈及动作来看,也能够感受到他希望尽快提升中国足球的焦急心情;实际上,已经65岁的他自然也不存在升迁的压力;但是,一个先天性的弱点在于:一个俱乐部出身的足协主席,陷入了职业联赛的风风雨雨中,不管自身如何持中守正,恐怕都免不了瓜田李下之嫌,都免不了“总有人主动投其所好”的可能性。

而这一切必然会引发各界的冷嘲热讽,比如现在,“足协主席陈戌源”和“上海上港”总是被不断地、有意或无意地捆绑在一起,一遍又一遍加深普通球迷乃至足球圈人士的记忆和印象,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很简单,这必然进一步损害他作为足协主席的威信,必然进一步损害中国足协的公信力,也必然对中国足球产生更多不利的影响。

另一个问题在于:回顾2020赛季,陈戌源并没有和联赛保持距离,而是不断拉近距离,甚至主动“吸引火力”。

首先必须要说明的是,在2020年上半年,陈戌源主导的联赛启动工作是绝对值得肯定和赞扬的,这需要承受压力、不断要求、不断修正,尤其是联赛开赛前夕,大连疫情出现反复,联赛仍旧如期开赛,体现了当地政府和足协的担当。

但随后,陈戌源就和联赛走得太近了:联赛进行期间,有关陈戌源的采访,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和联赛相关;赛季结束后,足协推行限薪政策,足协制定规则,俱乐部按照规则去做就行了,这个事本身也不存在绝对的对错,结果陈戌源语重心长的一番“良心说”一下子被人抓住了把柄,让舆论站在了这项政策的对立面;还有俱乐部中性名,这本来就是一项长远看似合乎方向但实际操作上不合时宜的政策,陈戌源又站在第一线,力挺,力推,顺便还帮个别俱乐部点个赞,结果“上海海港”的名字又引爆了整个中国足球界。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该内容需要付费
请购买后查看全文
订阅
点击阅读 《足球》第3699期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