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8日,浙江U20足球队夺得全运会冠军,又把大众的目光吸引到绿城青训身上。绿城青训一直是中国足球的一面旗帜,不但坚守时间长,而且为中国足球培养了如谢鹏飞、张玉宁这样的大量人才。
绿城青训有两条育人渠道,一是足球学校,另一是俱乐部属下的梯队。日前,记者采访了绿城足球学校校长杨剑,介绍足校的教学模式和成才特色。
学员身份
分为梯队生和足校生
《足球》:绿城足校是2004年建立的,当初建立这所足校的大背景以及足校的定位是什么?这种定位有没有变过?
杨剑:1998年绿城足球俱乐部成立之后,旗下的几支青少年梯队没有固定的训练基地,都是和部分学校合作,借用学校的场地和教室,聘请文化老师进行一些文化补习,缺乏系统和规范的学校教育,不利于这些青少年球员的健康成长。为了让俱乐部梯队的这部分孩子能接受规范的学校教育,享受正常的学习生活,在2004年中泰足球训练基地建立的同时筹建了绿城足球学校。我们在招收俱乐部青少年精英梯队队员的同时,也对外招收一些热爱足球、有一定足球特长的青少年学生。
在职业化初期,浙江地区曾经被称为足球荒漠,是因为喜欢足球的孩子不多,还是因为适合踢球的孩子不多?
在经济比较富裕、高考竞争比较激烈的浙江,家长们更多是希望子女通过读书,参加高考获得好的出路,对于参加体育项目,尤其是足球项目来获得今后的发展,一般不会选择。同时足球运动或者足球运动员在一段时间里社会形象和口碑不好,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家长们都不太愿意让孩子们参与足球项目,学校与社会足球氛围也很一般,浙江在各级各类的足球比赛中也几乎没有什么好的表现,所以一直以来浙江被称为“足球荒漠”。随着国家对青少年足球运动的重视和校园足球的发展,以及绿城足球、绿城青训的影响和壮大,现在浙江的孩子在全国各级各类的足球比赛中屡获好成绩,比如刚刚获得全运会U20男子组冠军的浙江队中,浙江籍的队员有一大批,同时,在中超、中甲等职业赛场也涌现出不少浙江籍的优秀运动员,比如张玉宁(温州)、童磊(衢州)等。其实,浙江喜欢足球运动、有足球天赋的孩子很多。因为一直有职业俱乐部存在这么多年,相当于给爱好踢球的浙江孩子们一个奋斗的目标,这也极大地改善了这里以往踢球孩子少的现象。
据说足校在2004年-2009年期间招生一直都比较困难,直到2010年恒大进入足坛,整个足坛的形势转变了,招生才好起来了,是这样吗?
不完全是,我们的招生形势好转与恒大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主要得益于我们办学的理念逐渐受到了家长的认可,我校“德育+文化+足球”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的肯定。最初很多从其他足校来到我们这里求学的小球员,很多都受不了我们这里的氛围,主要是认为我们给予文化课“过长”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一切都跟普通小学生的上课与作息规律无异,甚至很多小球员家长都抱怨,他们是来学踢球的,不是来念书的,有些受不了频繁考试和比较高标准教学要求的就离开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打破了传统足校成才率低的瓶颈,小孩进了绿城足校,既有可能成为职业球员,也有可能上大学。有出路,这应该是容易招生的很主要原因。另外还是国家足球大环境的积极影响,当然,优秀的职业足球运动员的高收入,也会影响家长的选择。
教学力量
优秀教师和持证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