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员的心理,和球技一样需要打磨
2021-10-21 06:28:59
文|□本版撰稿 王伟
和足球技战术或体能训练一样,心理训练同样存在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让年轻的队员学会如何调整心理状态,松紧有度,张弛兼收,这和球技一样需要打磨。

高水平竞技运动需要心理层面的辅助的观念,已被大众接受,但青少年在长期从事一项运动过程中,其实也需要注意健康心理的引导。这方面,因为认知和条件的不足,还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2020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24.6%的青少年患有抑郁症,接近4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受访青少年(12岁-18岁)最大的压力来源为考试压力,22.85%的青少年有过抑郁情绪感受。

尽管这其中没有从事体育运动的青少年的专门数据,但他们的压力会来自更多层面,心理健康问题和需求,更需要重视。而且,从小就注意培养健康的运动心理,对孩子们运动能力和成绩的提高也有极大的正向作用。

2012年起至今,刘羽一直在广东省足球运动中心做下队科研工作,还曾担任广东省U18女足心理老师兼科研人员,对青少年球员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和问题有深刻的了解。

作为心理老师的刘羽认为,运动员的成长,就是人的成长。而人类在自然、社会环境中的成长,都需要经历磨练。

心理能力需要学习与训练

足球作为一种运动项目、一种载体,在个人参与训练和竞赛的过程中,竞技体育就是挫折教育,敢于直面失败,敢于品尝失败,敢于接受失败,敢于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挑战自我的极限、挑战失败,是体育教育的真谛,是其他教育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

以校园足球为例,初中和高中分别对应12-15和15-18/19岁,按照国际足联的青训阶段规划,分属于校园草根与青训精英,是衔接业余与青训水平的关键阶段,是青春期发育高峰,是学习的黄金年龄,是塑造未来运动员,提升运动表现能力的重要时期。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该内容需要付费
请购买后查看全文
订阅
点击阅读 《足球》第3772期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