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法治下 如何应对俱乐部的强行降薪?
2022-02-20 22:38:04
文|专题撰写/记者贾岩峰
“XX球员,你来一下。现在通知你,这是最新的一份薪资合同,你签了就留下,不签就走人。”

“XX球员,你来一下。现在通知你,这是最新的一份薪资合同,你签了就留下,不签就走人。”

“XX球员,根据中国足协最新要求,新赛季必须全体降薪,你的工资标准将按照XX标准执行。”

“XX球员,根据教练组评估,你不符合俱乐部要求,这是解约协议,签了以后去多领一个月工资你就可以走了。”

“XX球员,本来俱乐部没有降薪计划,但老板一看广州队降那么狠,显然我们队现在的薪资标准太高了,所以也得降薪,具体降幅等集中以后面谈。”

这些是记者从去年到现在所收集到的,与球队降薪有关的表达。最后一支队伍的管理层的表述,是最客气的,但同样是不合法理规范的。中国足协的标准合同范本里写着,《劳动合同法》里也写着,合同内容的变更与终止必须是合约订立双方意思的共同体现。

其实这已经不是中国足坛的第一场降薪风暴了。市场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已经失去主导地位的球员,只能忍气吞声任人宰割。俱乐部也不是胜利者,其实每挥刀砍掉一个合同,砍掉的也同样是他们在过去数年真金白银堆砌起来的资产。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该内容需要付费
请购买后查看全文
订阅
点击阅读 《足球》第3803期 更多内容